“五福”这个名词,原出于《书经》中的《洪范》:“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”具体指:第一福是“长寿”,第二福是“富贵”,第三福是“康宁”,第四福是“好德”,第五福是“善终”。
“长寿”,指的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;“富贵”,指的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;“康宁”,指的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;“好德”,指的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;“善终”,指的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。临命终时,没有遭到横祸,身体没有病痛,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,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。
按照一般的理解,只有“五福”齐全,人这一生才能够算得上是“美满幸福”,缺少其中任何一项“福”,都会使人生不“圆满”、不“幸福”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又恰恰是“五福”难以齐备于一身,如有的人虽然长寿,但却是劳碌一生;有的人虽然腰缠万贯,但却是英年早逝或是疾病缠身;有的人虽然身无分文,但却是高寿终老……诸如此类。因此在传统意义上,人们认为只有五福齐备的人,这一生才算是活得最完美、最圆满、最幸福的,五福之中缺了哪一福,他(她)的一生都是有缺憾的。所以,人们才向往那种五福齐备的人生,才对“五福临门”寄予了厚望。
“五福”说法,是中国人对“福”最早的阐释。虽然民间有“五福”之说,但是,“五福”当中,还是有轻有重的,其中最重要的一福是第四福:“好德”。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,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,以此敦厚纯洁的“好德”,乐善好施,广积阴德,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,并使之不断增长。